日前,新华社《瞭望》新闻周刊发表了我校校长徐辉的专访文章。文章回顾了河海大学秉持“治水救国、治水报国、治水强国”的使命担当,培育具有“中国灵魂、全球视野、河海特质”的一流人才,以“战略引领、创新驱动、服务支撑”响应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的光辉历程,并系统阐述了河海大学以保障国家水安全、参与全球水治理为己任,按照“顺应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、探索水利向水拓展、推进河向海延伸、加快国内向国际迈进”的办学思路,以及转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,朝着建成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目标奋勇前进的一系列重要举措。原文如下:
因水而生、缘水而为、顺水而长。
1915年,著名爱国实业家、教育家张謇在南京创办了河海工程专门学校,后发展为今天的国家“211工程”和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——河海大学。
作为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开创者和引领者,河海大学在一百多年发展中,始终传承“兴学育才、治水兴邦”的历史使命,与国家同呼吸、共命运、齐发展,为保障国家水安全、引领水科学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。
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、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,到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,再到南水北调工程等国家重大水利工程,河海人的足迹踏遍五湖四海,可谓“哪里有水,哪里就有河海人奋斗的身影;哪里有水,哪里就有河海大学作出的贡献”。
近日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河海大学校长徐辉,他表示,河海大学始终牢记“为党育人,为国育才”的初心使命,全面提升治理能力,深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,朝着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昂首迈进,为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。
治水救国、治水报国、治水强国
《瞭望》:回首百余年校史,怎么看河海大学的使命担当?
徐辉:20世纪初的中国,江河泛滥,民生凋敝。为探索治水救国之路,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应运而生。以黄炎培、许肇南、李仪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英才俊杰汇聚于此,在“横流浩劫永断绝,拯救数兆黎”的崇高追求下,将西方现代水利科技和教育理念引入中国,为中国水利高等教育和水利科技事业兴盛奠定了基石。
新中国成立之初,国家百废待兴、水患严重。为治水报国,由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发展而来的南京大学水利系与交通大学、同济大学、浙江大学等高校的水利系科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于1952年组建华东水利学院,严恺、徐芝纶、刘光文、黄文熙等一批大师在此谱写了“河疏湖蓄水利兴”的华丽篇章。首任院长钱正英院士提出“爱国爱水”的办学理念;水利泰斗严恺院士提出“艰苦朴素、实事求是、严格要求、勇于探索”的校训精神,彰显了学校办学的初心。1985年,学校恢复“河海大学”名,形成以水利为特色、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,成为国家大江大河治理和水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的中坚力量。
世纪之交,学校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,围绕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,瞄准世界科技前沿,以一流教育培训、高素质人才队伍和先进科学技术,不断开创水利高等教育新局面。学校培育出陆佑楣、郑守仁、吴中如、茆智、沈珠江、张建云、王超、钮新强、徐祖信等十余位两院院士,数十万优秀人才活跃在流域治理、海岸海洋保护开发、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,其中一大批成为行业骨干。
进入新时代,学校踏上治水强国新征程,正以“双一流”建设为牵引,以保障国家水安全、参与全球水治理为己任,按照“顺应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、探索水利向水拓展、推进河向海延伸、加快国内向国际迈进”的办学思路,迈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,朝着建成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。
中国灵魂、全球视野、河海特质
《瞭望》:思政教育上,学校采取哪些举措推进“三全育人”?
徐辉:河海大学百余年办学史就是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奋斗史和报国史。
进入新时代,学校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新要求,结合学生新特点,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使命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
强化理想信念教育,思政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。学校创新开展“1周+1年”新生入学教育,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奠基工程和引航工程,构建多层次、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。引导学生践行“忠诚、干净、担当,科学、求实、创新”的新时代水利精神,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;以“爱自己、爱他人、爱世界”为基本理念强化心理健康教育,育心与育德有机结合,培养自尊自信、理性平和的积极健康新人才,获评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。
深化课程思政改革,形成河海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。学校全面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,推动思政教育进教材、进课堂、进头脑,坚持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,形成以代表性专业本科教学蓝皮书为载体、育教协同为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,打造特色鲜明、辐射广泛的河海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品牌。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示范项目名单,3门课程获评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。
重视学生骨干培养,以河海特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学校持续巩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创建成效,发挥优秀学生示范引领带动作用,深入实施“1442工程”“青马工程”,传承“天下有溺犹己溺”的家国情怀;擦亮“红帽子大学”品牌,传承红色基因,创建评选“张闻天班”,激发青年学生以张闻天同志为榜样,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《瞭望》:近年来河海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何创新?
徐辉:结合水利行业特点,河海大学不断探索水利人才培养规律,创新人才培养特色,着力培养具有“中国灵魂、全球视野、河海特质”的全面发展人才。
创新育人模式,培养拔尖创新人才。河海大学依托水利、土木等国家重点学科,成立“大禹学院”,探索个性化、跨学科、跨文化等多元培养模式,实施“3+1+X”本硕博贯通式培养,开展研究型教学。学院实行导师制,学生提前进入导师研究团队,提升科研能力;与基层水利单位、科研院所等紧密联系,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;实施双语教学,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,学生国际交流全覆盖;每年近80%的学生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,其中10%入选本硕博贯通式培养项目。
立足行业需求,构建协同育人机制。学校对接“六卓越一拔尖”计划2.0,建设课程实验教学、科学研究平台、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“三位一体”科教实践育人体系,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;坚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,创建以“知识链-能力链-素质链”为内部三螺旋,“政府-企业-大学”为外部三螺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型,构建“校内导师+基地导师+管理人员”“知识传授+应用研究+价值塑造”“校内培养+基地实践+社会活动”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,联合企业共建近400家研究生培养基地,聘请近2000名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担任基地导师。
服务“一带一路”,打造人才培养新亮点。学校首倡发起“一带一路”相关平台,牵头开展实施澜湄合作,吸引沿线65个单位参与;深入开展留学生教育,为中国电建集团、三峡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定制化培养工程技术人才1600多名,有力支撑企业“走出去”;积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,推进海外办学项目,获批4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,全面开展国际问题研究、咨政服务和智库建设,不断扩大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。
战略引领、创新驱动、服务支撑
《瞭望》:河海大学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上有何亮点?
徐辉:我们坚持科技创新“四个面向”,瞄准国家“十四五”战略布局,以安全保障为根本,以生态建设为主线,以科技引领为驱动,系统谋划、凝练优势、精准发力,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、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在水利部、教育部、江苏省政府、三峡集团等支持下,学校发起组建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,开展相关领域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,打造我国长江大保护科学中心、技术高地和人才基地,为长江、中国乃至全球大江大河治理贡献智慧和方案。
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。学校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,科学界定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框架;为济南、苏州、成都等近三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主持编制实施方案,为水生态文明的科学评估提供技术依据;提出水资源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和措施,被国家相关报告采纳。
服务乡村振兴战略。学校深入对接国家及区域发展需求,牢牢把握学科发展前沿,成立农业工程学院,将涉农学科与现代农业、现代水利发展相结合,高标准、高质量办学,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。
仅“十三五”期间,学校就组织主持“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战略与关键技术研究”等1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。
《瞭望》:河海大学近年在服务水利行业和社会发展上有何举措和成效?
徐辉:学校紧密围绕和依托水利行业,坚持以服务求支持、以贡献谋发展,在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办学水平。
一是发挥学科特色优势,助力行业队伍建设。水利部2011年在河海大学设立人力资源研究院,依托学校开展水利人才规划、决策咨询、理论研究等,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支撑。每年学校有近1800名毕业生到水利相关行业就业,深受用人单位好评。每年向2000名左右在职基层水利职工提供学历继续教育,向8000名左右行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非学历继续教育。
二是打造行业高端智库,服务行业精准施策。2017年,经水利部批准,学校成立全国首个河(湖)长制研究与培训中心,为国家推行河(湖)长制提供全方位、多渠道服务。近年来,学校参与编制“一河一策”实施方案,编写出版河(湖)长制系列培训教材十部,为中组部、水利部开办8期省市级和100余期基层河(湖)长培训班,累计培训15000多人次。同时,受水利部、生态环境部委托,完成全国河(湖)长制总结评估工作,得到高度认可。
围绕水旱灾害防御难题,使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和预报理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,技术成果应用在长江、淮河等流域的防洪减灾,为国家提供预报成果,辅助决策,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今年暑假,学校相关专家为迎战台风“烟花”、河南暴雨等积极建言献策,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撑,进一步彰显河海人治水兴邦的使命担当。
刊于《瞭望》2021年第40-41期
北京沃特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777号 客服热线:010-85763025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北口水利综合楼
E-mail:szy@sinowbs.org Copyright ©2012-2024 All rights Reserved
微信扫一扫
水务论坛公众微信
关注有惊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