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综合资讯 > 国内资讯

上海市长应勇为何对“水”这件事紧抓不放?

时间:2017-06-06 来源:澎湃新闻
分享到:

今年1月20日,应勇当选为上海市市长。履新后的4个多月,这个中国最大经济中心城市的新市长,最关心什么?

  梳理公开报道,不难发现,应勇上任后的一系列调研、会议、工作部署,都指向一个关键字——“水”。

  今年2月以来,身兼上海市总河长职务的应勇,先后两次召开水环境综合整治现场推进会,3次调研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工程,还专程前往上海市水务局,调研水环境治理和城市水安全工作。

  新市长为何对“水”紧抓不放,做好“水文章”对上海究竟有多重要?

  问题导向:水环境是突出的短板弱项 

  上海因水而生、因水而居、因水而兴,尽管水系发达,但目前水质和水环境却不容乐观,甚至形势比较严峻。

  按照国家要求,2020年要力争消除劣V类水体,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要提升到78%,从目前情况看,上海距离目标尚有较大差距。不仅如此,与周边的兄弟省份相比,上海也是落后不少。比如,浙江计划今年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。去年底,浙江、江苏的水功能区达标率分别为89.7%和78.7%,而上海仅为60%左右。

  今年2月21日,应勇一行从普陀区乘船,先往苏州河上游嘉定、闵行等区,再往下游察看。一路上看到苏州河部分河段积淤严重,船桨过处,搅起阵阵黑泥。

  在随后召开的上海市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,作为上海市总河长的应勇直言不讳:“要清醒地看到,水环境问题仍然是上海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短板和弱项。”他再次提醒在场的各区负责人和各级河长:“成绩不讲自然在,问题不讲隐患多。”既肯定前期水环境整治的成绩,但更重要的是唤醒和强化各级干部对改善水环境的强烈忧患意识。

  面向未来:绿色生态才是竞争力 

  问题导向的背后,反映的是发展观的变化。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,必然要思考:什么才是面向未来的竞争力?环境,成为应勇反复提及和强调的关键词。他在市水务局调研时说,政府的职责是营造环境,既要营造法治化、国际化、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、统一、高效的市场环境,还要营造自然优美、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,上海要努力打造水清岸美、人水和谐的水环境。

  衡量一座城市有多个维度,但在人类越来越关注健康、环境的当下,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稀缺品,对人才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。上海市领导对此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:良好的生态环境,是上海的软实力和竞争力。水环境关乎城市的竞争力,水环境建设,怎么强调都不为过。

  除了自身的努力,来自中央的督察督促也是上海加快水环境整治的重要推动力。根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,上海在水环境方面存在标准不高、设施滞后、执法不严等问题,必须抓紧改进。

  标准高不高,直接反映了水平高不高,关系到竞争力强不强。

  “桌子底下放风筝,起势就不高。”在5月初举行的上海市中央环保督察整改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,应勇用这句极为形象的话提醒干部,“取法于上,得乎其中;取法于中,得乎其下。”没有高标准,就难有新作为。他要求立即整改降低标准的问题,上海的地方标准必须严于国家标准,并努力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。

  有了环保高标准,还要铁面无私,严格执法,联合惩治,让标准真正落实下去。“有法不用、执法不严,环保法律法规就可能成为没牙的老虎。要真正使执法成为‘杀手锏’,而不是‘棉花棒’。”应勇说道。

  与此同时,还要狠抓环保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处置能力。

  根据市委、市政府制定的整治目标,到今年年底,全市中小河道要基本消除黑臭、水域面积只增不减。目前摸排出1864条段、1756公里的黑臭黑道,第一批整治已全面启动,第二批、第三批也将启动。

  在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治理任务面前,河长制成为重要的工作抓手。继应勇亲自担任市总河长并对外公布第一批、第二批河长名单后,上海将在今年年底前建立市、区、街镇三级河长体系,提前一年实现河长制全覆盖。

  水岸共治: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 

  对上海来说,“治水”不仅是国家要求,发展需要,更是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。2月、4月应勇两次调研水环境整治时,到基层察看嘉定的洪沟、闵行的华漕港和唐家浜。这几条中小河道经过综合整治,面貌得到根本改善,周边百姓非常支持。基层干部说:环境好了,百姓就心情舒畅。

  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环境好了,市民就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。”应勇一语道出市民的心声。

  一方面,抓紧治水,改善水质和水环境,另一方面,这座城市还在推进黄浦江滨江贯通工程,努力还江于民、还景于民,还岸线于民,让更多的市民能近水、亲水,享受水环境。

  黄浦江是上海的“母亲河”,两岸留下了工业化时代的印记,长期被码头、仓库和工厂占据。早在2002年,上海就作出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重大决策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,有力促进了工厂和仓库的搬迁,成为黄浦江两岸转型发展的催化剂。去年,上海市委、市政府决定,2017年底实现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开放。

  这无疑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大手笔。纵观全球,近年来不少国际大都市的滨水地区纷纷转型,从单一的生产功能转变为工作、生活和休闲相结合的综合功能。伦敦东部码头区发展成金融商务中心,纽约炮台公园地区成为24小时的多元活力城区。“滨水地区的转型,可以促进国际大都市提升竞争力,也将为大都市带来更独特和吸引人的特质。”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唐子来说。

  黄浦江两岸贯通开放,是滨江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。从长达15年的酝酿推进可知,滨江区域的转型实非易事。需要打破不同主体的利益藩篱,还要更新发展理念。而如今,一场打通“断点”、全线贯通的冲刺正在加速。

  今年2月11日、3月18日、4月20日,应勇先后调研徐汇、黄浦、虹口、杨浦以及浦东新区的滨江贯通工程,并明确提出了“三不”、“三相”、“三性”的工作要求。

  “三不”,是指贯通不打折扣、不搞变通、不降标准。这是为年底贯通立下规矩:贯通不能有断档,不能让市民看得见、走不进。

  “三相”,是坚持与建设全球城市的要求相适应、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相符合、与打造黄浦江游览品牌相联动,把黄浦江两岸建成充满活力、传承文脉、绿色生态、舒适便捷的世界一流滨水公共开放空间。届时,滨江有骑行道、跑步道、慢步道可供市民选择,市民可以在滨江休闲漫步,回味城市的历史记忆,更可以亲近自然。

  “三性”,是指处理好整体性、协调性和特色性的关系。各相关区要按照设计导则推进,该拆的拆,该改造的改造,该增加设施的增加设施,切实做到开放连通、便民利民。

  “三不”、“三相”、“三性”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目的都是更好地服务市民,增强市民的获得感。可以期待,滨江两岸将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,滨江地区转型发展将成为上海发展的新亮点。










北京沃特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777号    客服热线:010-85763025
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北口水利综合楼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E-mail:szy@sinowbs.org Copyright ©2012-2024 All rights Reserved

微信扫一扫

水务论坛公众微信

关注有惊喜